廉政文化与教育
当前位置: 纪委首页>>廉政文化与教育>>正文
廉政文化与教育

陈毅安的“无字书”

   编辑:纪委    时间:2019年06月02日 09:12  点击:[]

 陈毅安(1905年—1930年),湖南湘阴人,16岁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,后分配到湖北汉阳兵工厂当技师,学习制造枪械。在校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,先后领导反对军阀学生运动和抵制日货工人运动,其工业救国的理念得到毛泽东的赏识。毛泽东推荐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且派遣他考入黄埔军校四期,学习炮科。所以陈毅安对各种枪械大炮的性能和使用操作都十分精通。随后,他参加过北伐战争,在毛泽东创办的农民运动政治讲习所兼教,随警卫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,任辎重队队长。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,任军官教导队队长。1928年4月,任红四军第31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,参加过七溪岭战斗、龙源口战斗等,沉着果断,屡立战功,受到朱德军长赞扬。尤其在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中,陈毅安率一营投入战斗,并发挥炮科专长,用迫击炮轰得敌军魂飞魄散、连夜败逃。

  1921年,陈毅安与维新女子职业学校学生李志强相识并相恋,从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开始,他就给李志强写信,陆续近十年。经过漫长的革命年代,现在仅存54封书信。这些信,既寄托了陈毅安对李志强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,又记述了陈毅安投身革命的艰难历程,今天已成为很重要的史料。比如1927年9月20日陈毅安的信中写道:“我昨日到浏阳县之文家市,今日又要到萍乡去。”这成为确定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日期的历史见证。1927年10月3日寄自江西宁冈的信,介绍了秋收起义军上山的艰苦历程和路过地点。

  1929年,陈毅安在井冈山斗争中脚部受伤,秘密回到湖南老家养伤,并与李志强完婚。1930年6月,陈毅安应彭德怀之邀,告别年迈的母亲和新婚有孕的妻子,重返部队,担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和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。率先头部队攻入长沙,8月7日在掩护红军撤出长沙时喋血疆场,壮烈牺牲,年仅25岁。

  而这一切,李志强并不知晓。兵荒马乱中,李志强带着刚出生的儿子陈晃明东躲西藏,丈夫留下的书信成为她的精神支柱。直到1931年初,李志强接到丈夫从上海寄回的一封信,她的心情顿时如同坠入冰窖,寒冷彻骨。这封信里装着两页素白信纸,信纸上未写任何文字。这封“无字书”,是陈毅安生前和李志强的约定:出战前他会把一封没有写字的信交给战友,如果他牺牲了,就由他的战友把这样的信寄给她。

  两人约定时,李志强以为陈毅安在开玩笑。而且她固执地认为“信到人在”,因为死人是不可能寄信回家的,何况信封上字迹,一看就是丈夫手迹。她望穿秋水,等候消息,但再也没有接到丈夫的来信。

  七七事变后,国共再次合作。李志强抱着一丝希望,给延安的八路军总指挥部写信,询问丈夫情况。不久毛泽东委托彭德怀回信,证实陈毅安已于七年前阵亡。噩耗传来,李志强五脏俱裂,泣不成声。年幼的陈晃明不知道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,拉着妈妈的衣角叫喊:“妈妈!别哭!妈妈!别哭!”这时李志强才知道,那封“无字书”是丈夫在牺牲之前就写好信封,装上空白信纸,交给可靠同志,嘱咐这位同志如果他不幸战死,就把信寄出,以免家人挂念。

  彭德怀后来邀请李志强赴延安,徐特立当时任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主任,特意为母子俩开好路条。不料,李志强刚出发就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入狱。为保护书信,此前李志强把信装进坛子,封上石灰,埋入墙壁之中,书信居然躲过特务搜查和日军烧杀,实属奇迹。

  直到1956年3月20日在北京,彭德怀元帅亲自来到李志强家,怀着悲痛的心情,向李志强讲述了陈毅安牺牲的经过。

  1964年春节双拥联欢会上,在陈伯钧上将(陈毅安曾经的部下、黄洋界保卫战一连连长)的安排下,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李志强和志愿军烈士罗盛教的母亲,他笑着说:“志强同志,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,但是早在1927年秋收暴动的时候,我就看见过你的照片,是陈毅安同志从他的上衣口袋里拿出来给大家看的。”李志强事先并不知道毛泽东要接见她,毫无思想准备,蓦地觉得是在梦幻之中。国宴上,李志强与许光达大将同桌,许光达说,自己是黄埔五期,陈毅安是他的学长和老大哥。宴会未散,李志强借机告辞,匆匆回家,大哭一场。儿子陈晃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只能安慰母亲,用热水为她烫脚,照顾她上床休息。

  54封书信保存至今,但唯独没有留下最后一封“无字书”。陈晃明日后回忆说,母亲当时始终不能接受父亲牺牲的现实,猜测这封“无字书”可能为了保密,是用化学药水写的,经过处理会有文字显现。陈毅安一位侄子自告奋勇,说带到长沙去鉴定。不料这位侄子做事虚浮,信被他遗失了。这成了李志强母子毕生的遗憾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)

关闭